新闻公告
课程回顾 | 收集72小时个人垃圾,从源头上学习如何“为可持续而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13 阅读量:

前不久,我院“十米长卷”的作业一不小心上了微博热搜。事实上,学院有挑战的作业还不止长卷。今年的“可持续设计理念”(Sustainability Consciousness)课程就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72小时的个人垃圾记录Trash collection exercise】。


作业要求

在指定的72小时之内:

-收集所有个人生活产生的垃圾,包括剩余食物、各类包装、一次性用品等等(除了卫生间部分的)。

-分类并记录:结合视觉语言记录个人72小时的“垃圾产量“,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分类。除了可能包括的总体和分类垃圾图片,还可以通过称量等方式采集实际数据(重量、体积、形状等等)、并尽可能结合你已学到的设计技能予以充分传达。

 同学们的反应 

Q

最初收到这个作业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R同学: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很恶心。干垃圾什么的都还好,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湿垃圾怎么办。后来老师们回复了湿垃圾还是要收集的,我就开始思考课题的意义。

H同学:我第一个反应是湿垃圾的收集很脏,第二反应是哪怕是干垃圾我也不想收集,毕竟是垃圾,心里还是会有些膈应。

S同学:拿到这个作业的时候觉得这个作业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不会聚焦在这个点上。餐巾纸抽一张用完再抽一张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当我们开始收集,这些垃圾不会离开我们的视野,每天看着它一点点聚集起来的时候,一到两天就还觉得挺震撼的。

M同学:我拿到这个作业我是比较抗拒的。所以想了一些办法减少产生的垃圾,至少在宿舍能保持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

还有很多同学给了类似的反馈。

“吐槽”总是难免的,

但青年学子的可爱之处,

就在于,他们面对挑战,

不言放弃,且勇敢迎战。


 同学们认真完成的作业 

还有一些优秀的作业,

这里先不一一“点名”了 。


 做完作业之后…… 

Q

做完这个作业以后的想法是什么样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有一些变化吗?

R同学:我是做完以后才觉得这个作业蛮值得的,刚开始可能并没有这种感受。特别是现在讨论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在我没有做垃圾收集这个作业之前,垃圾分类这件事我只是粗粗地分一下。特别是湿垃圾,我也会有点懒得去分。但是做完这个作业以后会发现,我们产生的垃圾的量确实比较大,再加上我们人口又比较多,每个人产生那么多垃圾,对于后续的分类回收或者对环境的影响都蛮大的。

S同学:做的时候就发现便利店里消费的很多东西包装特别多,但如果是堂室,好好吃饭,好好用被子喝水就没有什么垃圾。做完这个作业我就会想说很多时候我们在消费的时候只会考虑消费的内容物,就是我们吃什么喝什么,但是没有注意到包装用到的材料,这个才是非常破坏环境的东西。我们不要总是去便利店吃一些包装的食品或者饮料,我现在会更注重堂食。

G同学:我不想把湿垃圾放三天,在过程中会尽量选择我不太容易剩的食物。做完作业的感受是我用的纸巾真的好多啊。也有想过要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但实在是太麻烦了。很多时候我想要去做一些更环保的事情,但我要是真的做到那么环保、绿色又可持续的话,我自己的生活压力和负担真的很重。其实都是一些很琐碎又很细致的小事,但是累加起来真的很累。本身工作、学习、正常生活就已经压力挺大了,还要在这个方面对自己要求那么严苛的话,对我来说太累了。


Q

这个作业对你来说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Q同学:最困难的是不要影响室友的生活环境。

G同学:最困难的一个是要时刻控制自己不要随手扔掉垃圾,得把它收起来,另外一个就是最后把垃圾分类整理的时候那个味道蛮冲的。


Q

你在这个作业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R同学:我们最后不是做了垃圾分类细分吗?相当于重新学了一遍垃圾分类守则。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做这个作业之前我刚到学校来,我们学校现在有管扔垃圾的老师,我丢垃圾的时候因为分类分的不太好被那个老师骂了。做了这个作业以后会对垃圾分类的守则和方法更加明确。有时候也会带着这个课题的思路去看一些事情,比如说早上去吃甘其食就发现它包装非常过度,塑料袋特别多,我就很想指责他们。

H同学:可能在饮食习惯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会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联广那边的卤肉卷你要打包的话他经常会给你套两个袋子,我就会和他说一层就够了。虽然这种小小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做完这个课题之后还是会开始注意,做一些自己能够接受又不会让自己难受的改变。

G同学:可能是对每天产生的垃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一点被震撼到。


 渴望被理解的教学团队 

我们采访了负责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的朱小村老师。


Q

朱老师,这个收集个人垃圾的小作业设置的初衷是什么?

朱小村老师:这个作业在”可持续设计“的教学中可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年雷朴实老师主持的研究生课程。课题设置的初衷有三点:

其一是希望提高大家的“可持续性意识”。当代文明发展在极大提高了我们生活的便利性的同时,造成了大众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随手可扔垃圾的方便,使得我们不易察觉、更不会关注每天自己能生产多少垃圾这样的问题。有同学说“如同便利的手机支付大大增加了消费频率,在不经意间就会花很多钱。但如果把每一笔账不管大小都记录下来,就会发现一周或者一月的开销非常惊人。垃圾收集作业是把我们平时不经意间扔掉的垃圾积攒起来,很直观地将总量呈现于眼前。”多年来一直有同学反馈说做这个作业的过程“非常震撼,让我意识到每个个体都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其二,促进日常个人垃圾减量。对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的操作,则是希望在彰显问题的同时,促进同学尝试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垃圾减量措施,因为分类之后才能看到究竟哪些垃圾可以在消费者端解决的。也因此,作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当我们购买任何物品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废弃后该如何处置这件东西。

但是这些解决方案都已是在产品周期的末端。作为年轻的设计师,我们应该追溯探究问题的根本,学会有意识地思考:即对于每个设计项目,垃圾桶才是我们最终的真正“客户”。因为所有我们制造、使用、丢弃的东西,都曾被设计。只有从源头上考虑,才可能为可持续而设计。这也是该作业的第三个初衷

采访的最后,朱小村老师说:教学团队非常欣喜地看到今年的课程作业整体完成度很棒,同学们都很认真用心,成果超出预期。因为微信篇幅有限,我们从中摘选出若干发表分享于此,未来还会有其他作业,欢迎大家关注。


 更多可持续设计课程作业 

我们查看了一下同学们的作业,还有关于My reading(我的阅读),My food/clothing(我的衣食)相关的作业,比如:记录一下典型的一日三餐分析比照我国膳食标准和EAT 标准;“菜篮子追踪”,选择最喜爱的一道菜的主要原料,研究一下该食料从原产地的田间到你手中之前的旅途;选择最喜爱食物或者衣服,研究一下它们的生命周期:(从田间/车间)到你手中的旅途,以及若被扔弃后的去处,注意关注一下各环节间的运输距离“食品里程”……等等。

从收到作业感到不适,

到执行中“吐槽”和内心或多或少的抗拒,

再到渐渐理解和接受,

以及最终认真完成作业,

同学们在这份不同寻常的作业中,

或许已经找到了课程本身的意义,

他们对“设计”和对“可持续”,

有了更“大我”的理解。


排版 | 梦婵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联系我们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Email: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版权所有©2012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