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发轫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直接接受现代设计的鼻祖“包豪斯”学派的影响并形成了中国特色。“包豪斯”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工坊式”的教学方式,并形成了“教授”和“工坊大师”双轨制的教学模式,设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对于设计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同济大学,实验教学一直贯穿设计学科发展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  1986-2000年 
       1986年,学院前身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作为中国最早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院系之一,开始工业设计本科招生,1993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系,即已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成立包括汽车造型实验室在内的产品造型实验室,位于原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占地约200平方米。当时的实验教学以课程为依托,以造物为主的“物质设计”为核心。2000年工业设计系更名为艺术设计系,招收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两个专业的学生。尽管当时的设施设备都非常简陋,但在工坊技艺学习和设计创意学习紧密结合的理念指导下,仍培养出了现任广汽设计总监张帆、爱马仕“上下”品牌创始人蒋琼耳等一批卓越设计师。

♦   2009年
       2009年5月,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含数字媒体设计)和环境设计四个专业。在学院建设的初期,首先启动的是“创意工场 ”实验教学基地,共3000多平方米,为全院师生提供自由创造和自主实验的开放平台,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材料、结构、功能和过程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2010年
      2010年,随着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成立“同济-阿尔托设计工厂”和“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学院的实验教学范畴从造物为主的“物质设计”向整合科技工程、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多领域的跨学科创新设计拓展,特别是从“原子”世界拓展至“比特”世界,并开辟了实验教学国际化、跨学科、开放创新的新纪元。

♦   2013年
       2013年9月,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全球认证的开放创造实验室Fablab—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正式成为FABLAB全球网络中的一员。中国“数制”工坊以实验教学为支撑,探讨全球语境下中国STEAM实验室和科创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及推广,通过更大力度的创客活动和设计实验教学,引导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和社会人士参与设计创客活动,将实验教学与创业实践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实现了实验教学由面向在校学生,向面向社会开放的跨跃

♦   2014年
      2014年,学院整合院内各类实验教学资源,进一步凝练实验教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在校级层面正式成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是学院实验教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学院的实验教学在组织模式、运行管理、教学体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升级,成为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实验教学平台。同年,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修购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资助,建设设计创意学院卓越设计师培养实训基地。

♦   2015-2016
      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空间和设备支撑,并建成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实验平台(CDI)。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实验平台(CDI)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基于技术的设计创新,是一个以科研带动实验教学与设计实践的跨学科平台。该平台引导学生将新技术运用到设计创作实践之中,开展多维度跨学科的实验项目,促成新的研究型实验课堂。

♦   2016-现在
       2016年,同济大学设计学入选上海高峰高原学科计划IV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7年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签约建立了“同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学院以上海高峰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支持力度。中心的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和实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建设成为组织高水平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示范性实验教学基地,在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流专业/学科建设的推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联系我们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Email: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版权所有©2012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