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定位和基本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面向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本课程聚焦交互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从知识结构、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层面,支撑《环境设计专业设计4(专题)》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4》的实践项目内容。
实验基本要求:
锚点赋能生态系统认知实验,旨在通过对社会交互系统的体验性认知、对协作式组织的深度调研、以及对协作式社区赋能行动的实践,一系列渐进式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中的社会交互,掌握交互视角下设计介入社区/生活-空间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并初步实践设计赋能协作式创新的途径。
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概述:
1) 个体和社会视角下的交互论:多人系统交互情境体验模拟
通过参与和观察多人系统交互情境体验模拟游戏,记录和描绘游戏过程、关键节点、状态,讨论体验和观察获得的洞见,认识和理解社会交互的基本组成、关系和关键特征,并设计对洞见和思考的视觉化呈现。
2) 协作式组织:用户-情境关系研究及视觉化呈现
对上海本地或周边的协作式组织和社区进行调研,通过深度采访、行动观察、问卷、用户参与绘制等,梳理和构建协作式组织/社区的用户-情境关系图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在社区、城市和环境生态的复杂情境下,从社会交互的视角对系统进行叙事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 协作式社区赋能:知识经纪与知识管理角色实践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实施社区联合设计创新工作营,制定工作营协同设计和创新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互动环节,设计制作赋能工具包,并在进程中担任知识经纪人和知识管理人角色,运用提问、关联、评估、假设等手段,推动创意环节发展,记录和视觉化创意过程及关键创意点,为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协同设计进行赋能。通过这一实验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设计赋能在协同创新行动中的角色和影响。
二、“立德树人”教育内涵
基于创新驱动思维,采用使命引导、自主探索、适当赋能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使命引导:通过赋能生态系统认知实验,提升学生对可持续的生活-空间生态系统的深入认知,引导学生认识在设计介入社区、城市和环境生态的复杂系统时,设计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自主探索:在设计技术3(环境设计)课程建立的城市空间环境认知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社会交互的认知视角,在城市问题情境下,运用交互理论和方法论进行研究探索,从而了解、认识和发展设计驱动社会技术转型中的赋能途径、角色和方法。
适当赋能:教师适当赋予学生基础理论与技术、前沿知识、跨界知识,帮助学生在高起点上挑战未来并自主获取新的知识。
三、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实验预习:熟悉《赋能生态系统认知实验》实验指导书中所提到的案例、方法和阅读材料,提前熟悉实验的对象,方法,并准备好操作工具。
实验报告要求: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要求能按照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团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并合作撰写实验报告。
考核方式:实践操作(50%)+实验报告(50%)
四、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版次 |
ISBN |
教材性质 |
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 |
埃佐•曼奇尼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5 |
978-7-121-28506-6 |
教材 |
101 Design Methods A Structured Approach for Driving Innovation in Your Organization |
Vijay Kumar |
WILEY |
2013 |
978-1-118-08346-8 |
工具书 |
质性研究中的访谈 |
周海涛译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09 |
9787562446798 |
参考书 |
Space–Time Design of the Public City |
Dietrich Henckel Susanne Thomaier Benjamin K¨onecke Roberto Zedda Stefano Stabilini |
Bellevue Literary Press |
2013 |
978-1942658009 |
参考书 |
IDEO: HCD toolkit, 2nd edition |
IDEO |
|
|
|
工具包 |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Email: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版权所有©2012
微信扫一扫